當特朗普支持者用“上帝”來動員羣眾時,他們究竟在説什麼? 國會山騷亂事件的餘波仍在不斷擴散。不少西方媒體人與作家在回顧國會山騷亂之時,都不約而同地提起了法國大革命,這顯然不是一種偶然。實際... [全文] 新視界 3小時前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京華物語㊳丨從“五花”“八門”到天橋“八大怪” 天橋曾經是老北京最為繁華的地方之一。在過去,天橋各種民間表演藝術中,最有名的就是天橋“八大怪”,如今的天橋廣場上仍有“八大怪”的塑像。... [全文] 書託邦 2小時前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專訪《佚名照》作者晉永權:在老照片中打撈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在今年出版的《佚名照》中,晉永權通過二十多年的圖像收集、整理,甄選出從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餘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,試圖尋... [全文] 壹訪談 3小時前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古詩十九首:用詩,重新定義星星的距離|週末讀詩 本期讀詩,我們選取“青青河畔草”、“迢迢牽牛星”、“孟冬寒氣至”三首,感受如何像拍電影一樣讀詩,如何重新定義星星的距離,並試着成為愛得更... [全文] 新史記 1.1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日本“國寶級藝術家”安野光雅去世,享年94歲丨逝者 1月16日,據日本多家媒體報道,日本繪本作家、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得主安野光雅因患肝硬化於2020年12月24日去世,享年94歲。此前,這一消息... [全文] 書託邦 1.2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哲學和狗狗能扯上什麼關係? 活潑可愛的狗狗看起來和嚴肅枯燥的哲學風馬牛不相及,但哲學中的“犬儒主義”便來自於狗。熱愛狗狗的哲學博士安東尼·麥高恩決定在遛狗的同時... [全文] 書託邦 1.5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母乳還是牛奶?對作為“母親”的女性來説,從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壹訪談 2.3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苗煒:生活就是不斷地處理眼前的這些麻煩事 在新書《文學體驗三十講》中,苗煒用輕鬆的語調和讀者聊了聊文學、戲劇和電影。所講的,大都是知名作品,比如本篇涉及的電影《立春》、戲劇... [全文] 書託邦 2.0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哥特文化遺產,如何影響了西方現代國家的形成? 哥特文化遺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歐洲不同民族間的融合。暗黑、恐怖、驚悚,這些和“哥特”息息相關的符號是怎樣被建構出來的?為何又有人將他... [全文] 書託邦 2.2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看不見的“幽靈工作”:困在算法裏的不止有外賣員 AI終將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嗎?事實可能未必。在大量看似自動化的工作崗位背後,都有着人工勞力的配合。 [全文] 新視界 5.9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只要有人見到常書鴻,他就説,“你一定要去敦煌” 作為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長,常書鴻曾説:“從在巴黎見到伯希和的《敦煌石窟圖錄》,我的命運便與敦煌緊緊聯繫在一起了,從那以後的半個世紀,... [全文] 書託邦 2.6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為何説奉俊昊的《寄生蟲》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? 導語:很多人曾將《寄生蟲》理解成一個控訴階層分化的電影,但其實不然。韓國影評人李東振認為,奉俊昊的《寄生蟲》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... [全文] 書託邦 4.2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當大學變成公司,高校教師也難逃“學術KPI” 高校教師,曾經是令人豔羨的職業,隨着大學制度改革,採用“非升即走在此等環境中,青年教師倍感壓力。而這也不單是國內獨有的現象。在終身... [全文] 書託邦 5.7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英國文學經紀人克里斯托弗·利特逝世,曾發掘J.K.羅琳 英國文學經紀人克里斯托弗·利特(Christopher Little)的代理人證實,利特先生已經去世,享年79歲。克里斯托弗·利特,因曾為J.K.羅琳的《哈... [全文] 文化現場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“海倫·凱勒不存在”:“Z世代”反智主義將走向何方? 近日,TikTok中關於海倫·凱勒並不存在的帖子在年輕的“Z世代”中傳播開來,再度引發公眾關於Z時代與反智主義的反思性討論。在此,“海倫·凱勒... [全文] 新視界 3.6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一本過於精緻而缺乏温度的童書|一週新書風向標 本週的“一週新書風向標”又與讀者見面了。在這個欄目中,我們將不單單把好書列出來寫一段推薦語,我們還會盡可能地在自己閲讀效率允許的範圍... [全文] 書託邦 3.6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京華物語㊲丨過去老北京的服務業,都有哪些行當兒? 上一期京華物語,説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老照片。民國時期的北京,新生事物層出不窮,老傳統和老行當也司空見慣——新舊交織,東西混雜,或許... [全文] 書託邦 6.4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夢裏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? 夢裏的情景千奇百怪,有些與生活相關,有些是超現實,還有些純屬噩夢。有一個問題一直在那裏,卻很少被人提起:夢裏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... [全文] 書評週刊 3.8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鐘錶時間:操控時間的幻夢 指針在移動,滑過錶盤上的每一個刻度,都意味着時間的前進。指針在錶盤上週而復始地循環,時間也隨之漸漸流逝。錶盤上的刻度,計量着時間的... [全文] 書評週刊 3.7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沈昌文:“我的夢就四個字——無疾而終”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於2021年1月10日清晨去世,享年90歲。沈昌文生前曾任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,兼《讀書》雜誌主編。後發起創辦《萬... [全文] 壹訪談 4.1萬 +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現”,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 12345678 下一頁 最熱 1 羅翔×劉擎:求同存異的重要前提,是認識到理性的有限性 1.6萬 2 《我的二本學生》:看見中國普通年輕人的命運 1.6萬 3 哲學和狗狗能扯上什麼關係? 1.5萬 4 《人的疆域》:在片段中開拓的精神世界 1.4萬 5 《文化失憶》:讓歷史人物重新紮根 1.3萬 6 《恐懼與自由》:擁抱未來的前提是與過去真正和解 1.3萬 7 《記憶記憶》:塑造完滿自我與未來的碎片 1.3萬 8 《故土的陌生人》:聽見美國社會撕裂的“深層故事” 1.3萬 9 《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》:一段非凡的“逛動物園”之旅 1.2萬 10 《中國經濟史的大分流與現代化》: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中理解經濟 1.2萬 最新 京華物語㊳丨從“五花”“八門”到天橋“八大怪” 1小時前 專訪《佚名照》作者晉永權:在老照片中打撈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2小時前 當特朗普支持者用“上帝”來動員羣眾時,他們究竟在説什麼? 2小時前 哲學和狗狗能扯上什麼關係? 21小時前 日本“國寶級藝術家”安野光雅去世,享年94歲丨逝者 21小時前 古詩十九首:用詩,重新定義星星的距離|週末讀詩 1天前 《佚名照》:在老照片中打撈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1天前 羅翔×劉擎:求同存異的重要前提,是認識到理性的有限性 1天前 《內城故事》:奇幻的動物故事,也訴説着人的境況 1天前 《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》:一段非凡的“逛動物園”之旅 1天前